球探比分网_皇冠足球比分-官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海门港新区奋进在开发开放开拓路上——
昔日小渔村蝶变省级开发区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18 字体:[ ]

一季度,海门港新区风电产业出口额突破10亿元大关,展现出新能源领域的澎湃动能。随着江苏省政府正式批文落地,“江苏海门港经济开发区”正式跻身省级战略版图。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岸线资源和良好的配套基础设施,这片发展热土将崛起为南通沿海经济带中承启沪苏通、辐射江海交汇区的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昨日,在南通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支支型号各异的风电叶片经过铺层、灌注、合模等一系列工序后成功下线,等待发往欧洲。公司副总裁、董事长秘书王东亮介绍:“作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基地,今年南通艾郎的发展形势非常好,全年订单饱满。目前,公司20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剔除春节假期停工等因素,一季度产量仍同比增长超100%,出口量翻倍增长,产值预计可达8亿元以上。”

艾郎取得的斐然成绩是整个海门港新区风电产业蹄疾步稳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相关产业在海门港新区串珠成链,形成了强大的“虹吸效应”,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提升了风力发电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海外市场竞争力。目前,海门港新区风电产品已出口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季度,海门港新区风电产业出口11.6亿元,同比增长197%。

经过多年发展,海门港新区形成了以中天绿色精品钢、海螺水泥、俐马纺织为龙头的绿色精品钢及循环经济产业,以燕达重工、通光海洋光电为龙头的海洋装备制造产业,以振江新能源、艾郎风电为龙头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海门港新区经发局副局长顾建辉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项目招引,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做好强链补链延链工作,力争今年工业应税销售突破1000亿元。”

十几年前,海门港新区还是一个小渔村。乘着沿海开发的东风,海门港新区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发展路径,全速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2013年,开通了南通沿海第一条集装箱航线;2015年,成功通过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验收;2020年,千亿级中天绿色精品钢示范工程项目落户。经过十多年开发建设,海门港新区共吸引各类企业65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8家;应税销售超百亿元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12家,超亿元企业25家,其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条件日趋成熟,也为此次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门港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朱俊杰表示,将以此次获批为契机,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当好通州湾战略腹地“桥头堡”,深度融入“大通州湾”规划体系,通过统筹岸线开发、功能布局和产业配套,打造长三角北翼临港产业新高地;构建现代化产业“强支点”,聚焦循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加快建设千亿级绿色钢铁、百亿级临港装备产业集群;提升对外开放“新能级”,完善集疏运体系,打造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