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比分网_皇冠足球比分-官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服务 > 实用技术
海门区2025年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与防控技术
来源:海门港新区 发布时间:2025-04-10 字体:[ ]

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将渐次进入抽穗扬花期,据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科田间调查监测,结合扬花期天气趋势,及小麦长势等综合因子会商分析,预计今年我区小麦赤霉病将偏重及以上流行。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强化宣传指导,种植主体要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切实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损失,夺取夏熟丰收、打牢全年粮食稳定生产基础、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

据4月1日调查,我区麦田稻桩子囊壳枝带菌率平均6.8%(为近10年最高水平),田间菌源充足,满足赤霉病大发生标准,随着降雨和气温回升,子囊壳将进一步萌发,防控形式异常严峻。结合前期调度,今年我区主栽品种中扬麦23、扬麦25、镇麦9、镇麦12、镇麦15、镇麦18等均属中感赤霉病品种,种植面积占近45%。受前茬影响,晚播面积较大,易感病期拉长。同时据气象部门预测,4月全区降水量70-75毫米,较常年(69.0毫米)偏多;月平均气温14.5-15.5℃,较常年(14.6℃)偏高;除本次降水过程外,预计4月还有3次降水过程,发生时段为:11日前后、17-20日和30日,与大面积小麦易感病的扬花期高度吻合。综合以上因子分析,预计今年小麦赤霉病有偏重及以上流行风险。

防控好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重大病虫害,事关夏粮丰收和全年粮食安全。各地要围绕“虫口夺粮”促丰收创新高的目标,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狠抓科学防控和服务指导,全力打好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重大病虫防控总体战。

1.用药适期:贯彻“立足预防、主动出击、统筹兼顾、总体防治”策略,落实“适期防治、见花打药”的防控技术要点,坚持查苗情定防治适期,查天气定防治次数。首次用药掌握在小麦扬花初期,做到“见花打药、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对生育期极不整齐和扬花期遇连续阴雨的田块,第一次药后5-7天开展第二次防治。若小麦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可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要及时补治。

2.药剂与方法:合理使用药剂,防治赤霉病优先选用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叶菌唑等高效防病害降毒素药剂及其复配剂,并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延缓病菌抗药性产生。兼治白粉病、锈病可选用戊唑醇、环丙唑醇、氯啶菌酯等药剂。兼治蚜虫可选用噻虫嗪、吡蚜酮、啶虫脒等药剂。兼治粘虫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药剂。建议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根据农药标签上限用足药量和水量,确保防治效果。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亩用水量20-30kg,植保无人机亩用水量不低于1.5kg,机动弥雾、静电喷雾机每亩用水量15-20kg。

3.注意事项:淘汰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及其复配制剂。避免使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如醚菌酯、嘧菌酯)。农药包装废弃物及时回收,禁止随意丢弃。